于右任早年曾主編過思想激進的《民力報》,毛澤東在學生時代喜歡閱讀此報,當時就知道了于右任的大名,對其很仰慕。
圖為美國記者埃德加·斯諾
毛澤東寫的那篇文章就是《打倒清王朝》,這篇文章的發表,在學校引起很大的轟動。這也是毛澤東第一次公開發表政見!從此,毛澤東把知識的觸角從文化領域轉入到政治領域,思想發生了重大轉折,開始了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人生!這與于右任主編的《民力報》有著不小的關系。于右任,陜西涇陽縣人,生于1879年,清代舉人出身。于右任自小受師長啟迪,民族思想日益增長,立志反清救國,因而自稱“右衽”,“衽”即衣襟,“任”由“衽”的諧音而來,中原地區的人往往以“左衽”為受異族統治的代詞,而于右任為自己起的字“右衽”就是和“左衽”反其道而行之。于右任30多歲時就黑髯飄胸,其后文化界同仁多有“髯翁”、“右老”之稱,民間亦稱曰“于胡子”。慈禧逃到西安后,于右任冒著違抗清廷留長發辮的危險,請伙伴給自己照一幅散發照,于右任即興吟出一副對聯寫出貼在身后作背景:“換太平以頸血;愛自由如發妻。”
于右任早年留學日本時,曾加入中國同盟會。辛亥革命以后,出任交通部長。1927年以后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常委、軍事委員會常委、國民黨政府審計院長、監察院長等職,同時也是著名的詩人和書法家。
于右任早年雖曾任靖國軍總司令討袁,應該算行伍中人,但以其氣質而言,仍是一義士文人。他的舊體詩詞蒼涼慷慨,聲譽極高;他的書法更是馳譽海內外。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,書法界便有“北于南鄭”之稱,“北于”即于右任,“南鄭”則是鄭孝胥(福建閩縣人)。
于右任精通各種書體,其草書更是冠絕現當代,無人可與之比肩,有“當代草圣”之稱。他的草書,根基于北魏,宗法于章草,融會四體之妙,博采眾家之長,達到了揮灑自如、爐火純青的境地。海峽兩岸同胞,都視“于草”為瑰寶,能得其寸楮片紙,均奉若拱璧。
毛澤東最早見到于右任,是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。
1924年1月,國民黨在廣州舉行了有共產黨人參加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,于右任與毛澤東都出席了會議,這是他們間的第一次見面。在會上,于右任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,擔任執行部的工人農民部長。毛澤東當選為候補中央執行委員,擔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,主編《政治周報》,主辦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。在1926年召開的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,毛澤東再次當選為候補中央執行委員,自然少不了與國民黨重臣于右任共事。
從現存史料看,在二十年代中期有一段時間,于右任在上海工作時,也曾與毛澤東有過不少的接觸。
1945年8月28日,毛澤東到重慶談判,8月30日即與周恩來由山洞林園赴城內拜訪于右任,正好于右任因公外出,未能見面。當天晚上,張治中在桂園為毛澤東舉行宴會,并邀請了于右任、孫科、鄒魯等人前來參加。時隔多年以后,毛澤東終于與于右任又見面了。
9月6日中午,于右任設午宴招待毛澤東、周恩來和王若飛,并邀請張治中、張群、邵力子、丁維汾、葉楚傖等人出席作陪。由于毛澤東和于右任二人志趣相投,都喜歡詩文,在宴席上,兩人就聊起詩文來了。
在談話中,于右任對毛澤東的《沁園春·雪》極力稱贊,對該詞的結句“數風流人物,還看今朝”尤為贊賞,認為是激勵后進之佳句。
毛澤東卻道:“怎抵得上先生‘大王問我,幾時收復山河’之神來之筆。”原來,于右任參觀成吉思汗陵墓時曾賦《越調·天凈沙》》:“興隆山上高歌,曾瞻無敵金戈,遺詔焚香讀過,大王問我:幾時收復山河。”
說罷,于右任與毛澤東皆拊掌大笑,舉座皆歡。毛澤東與于右任都熟諳詩詞,如果說能對古人的名作即興拈來則不足為怪,可他們都能背誦對方的詩詞,二人的學問之博,真令人不得不嘆服。
解放前夕,蔣介石見大勢已去,試圖搶奪錢財與人才逃往臺灣。毛澤東和周恩來等對文化名人的去留極為關注,其中就有于右任老先生。
1949年初,國共再度和談,周恩來對于右任的女婿屈武說:“和談一破裂,解放軍就過江占領南京,你設法找到于老,叫他留在南京。屆時派專機接他北上參加新政協,共商國事。”
屈武一口應諾。然而,屈武剛要把周恩來的話轉告于右任時,于右任已被何應欽派人接到上海去了。
于右任到了上海后,國民黨已兵敗如山倒了。一次夜深人靜時,其夫人沈氏問于右任:“上海要解放,怎么辦?”
于右任安慰道:“不要怕,上海解放了,共產黨、毛主席會保護我們的。”
但此話說過不久,蔣介石便派人把他接往香港,隨后轉往臺灣。去臺后,于右任擔任了國民黨政府監察院院長。
于右任雖然到了臺灣,但毛澤東對他的書法卻極感興趣。如1958年10月16日,他在給田家英的一封信中說:
“田家英同志:
請將已存各種草書字帖清出給我,包括若干拓本(王羲之等),于右任千字文及草訣歌。…… ”
于右任被裹挾到臺灣時,是只身去的,其原配夫人高仲林、長女于芝秀等親屬仍留在大陸,從此天各一方。于右任暮年孤獨無依,深念大陸親人,抑郁苦悶,無以釋懷。1962年1月12日,于右任在日記中寫道:“我百年之后,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樹木多的高處,山要高者,樹要大者,可以時時望大陸。我之故鄉是中國大陸”。12天后,他又寫下了膾炙人口的《國殤》的人間離情絕唱:
“葬我于高山之上兮,望我大陸;大陸不可見兮,只有痛哭。
葬我于高山之上兮,望我故鄉;故鄉不可見兮,永不能忘。
天蒼蒼,野茫茫,山之上,國有殤。”
1964年,于右任在臺灣去世,終年86歲。于右任墓位于臺北市陽明山上,玉山主峰有其雕塑。(劉繼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