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,在新書《價值》中講到:工作帶來的最大幸福感應該是和靠譜的人做有意思的事,把同事當成你的事業合伙人。關于如何尋找靠譜的人,張磊在書中提到,需要從4個維度來看,按這個標準卡下來,基本不會差。
先說說張磊,一個普通到再不能普通的名字,曾經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。美國留學后,他創立高瓴資本,用15年的時間,將高瓴資本打造成為亞洲地區資產規模最大、效益最好的投資機構之一,被稱為“中國巴菲特”。
原來張磊非常低調,但隨著近幾年的幾筆巨額投資,他已經成為業界炙手可熱的人物。有人說“高瓴資本是一個神話,現在還沒有人敢不給張磊面子”。如果您還是沒有聽說過他,他投資過的大項目您肯定聽說過,3億美元投資京東,531億港幣投資百麗,還有騰訊、藍月亮、美團等企業背后,都有他的身影。
張磊創立高瓴資本時,曾經為尋找合伙人而絞盡腦汁,經過一番努力也才湊了5個人,除了他自己是半路出家搞投資外,其余4人對投資一竅不通。但慶幸的是,這幾個人符合了最早同行的理念,才使高瓴資本一步步走向成功。
張磊說,最初創業時,企業往往很難吸引有經驗的人才,這時吸引靠譜的人才就非常關鍵。那如何定義“靠譜的人”呢?下面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張磊的選人經驗。當時,張磊有一個合伙人,是老同學的妻子,除了有北師大畢業的各種證之外,對投資幾乎一無所知,但十幾年下來,她干遍了投資涉及的每一個領域,而且都完成的都非常出色,成為張磊后來最重要的合伙人之一。
這種人時間觀念非常強,知道自己有限的時間最該用在什么地方。這種人善于管理和分配時間,能夠把精力賦予權重,能夠把時間用到最該用的地方,不僅不會浪費別人的時間,而且自身的效率也極高,這種品質能夠決定一個人成長的邊界。
回想一下我們的周圍,有沒有這種人?如果沒有,那你一定見過對時間不敏感的人,辦事拖拉疲沓,工作毫無規劃,甚至連基本的輕重緩急都分不清楚,與這種人為伍,除了替他分擔或背鍋,你基本上找不到他的任何長處!
投資這個行業,時間就是金錢,稍一放縱,機會轉瞬即逝,你說這種人關鍵不關鍵?這里的同理心,可不是同情心。有同理心的人,大局觀念強,善于從全局上考慮問題,而且會經常進行換位思考,從來不拘泥成法、機械性的去完成任務。
有同理心的人,都是情商很高的人,他不僅會出色的完成自己的任務,還善于把自己的腳放在別人的鞋里去考慮問題,能夠站在管理者、工作對象或者合作伙伴的角度去思考事情。特別是對于創業者,同理心幫助他們站在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做溝通的橋梁,站在競爭對手的角度思考共贏的問題。
這與張磊的投資理念不謀而合,拒絕零和游戲,要做正合游戲,與競爭對手共同把蛋糕做大。
這種人擁有成長型思維,更加重視學習和挑戰,把學習作為終身的樂趣和成就,而不是短暫的、功利性的斬獲。
一個優秀的企業,不會要求員工無所不知、無所不能,但可以要求其無所不學,迎難而上。
三天不學習,趕不上劉少奇。終身學習能夠無限放大一個人的潛能,這種求知欲,能夠使人不斷滿足,長期走下去。活到老,學到老。在萬物互聯的時代,不管我們干什么,終身學習都是一個值得擁有的優良品質,做為一個企業,尤其重要。
除此之外,張磊特意提到,企業選人的時候必須警惕一類人,就是那種各方面都是NO.1的人。為什么這么說?張磊解釋到,因為這種人往往自己去哪兒、往哪個方向走,自己都沒想清楚,他就是慣性的要No.1。比如,他是北大清華的NO.1,畢業后就想去NO.1的投行,NO.1的投行干兩三年就想去No.1的投資機構,這就是NO.1的慣性思維。這種靠著慣性往前走的人很危險,他不會真的去問自己的內心,自己為什么加入,自己真正想干什么,他眼里只有競爭對手,你問他為什么他要No.1,因為他下面有No.2、No.3,他的眼里只有競爭對手。
張磊說:“我們的激情就是用投資改變生態,用投資把資源配給最好的企業家,以資本為信號彈,幫助最牛的企業家綻放自己”。
因此,真正做到最好的投資人的時候,眼里是沒有競爭對手的,要有強大的同理心,必須要能理解整個生態。
怎么樣,是不是很佩服張磊的選人用人能力?因為與誰同行真的比去哪里重要,我們根本不知道幾年以后商業模式會怎么演變,迭代太快,如果你選的人錯了,后面就很難辦。張磊的眼光和魄力令無數人折服。他能從一個普通打工仔變成改變中國電商格局的大佬,絕對不是偶然和運氣,靠的是實力和他獨特的價值觀。
張磊說過,"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幫助他人成就更好的自己。"如今,他也在做這件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