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她”字見證了一代又一代中國女性的解放發展和拼搏奮斗,這既是時代變遷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內涵,也是主要的推動力。
“她”字問題
1920年8月9日,《時事新報·學燈》發表了劉半農的《“她”字問題》,對1917年開始的“她”的使用問題進行總結和探討。在中國古文里,作賓語的第三人稱一般用“之”字表示。后來白話文興起,用“他”做第三人稱代詞。“五四運動”前后,有的文學作品也用“伊”字來指女性,如魯迅的早期作品。西學東漸同時中國女性獨立意識的覺醒,對應英文里的“she”,我國新文化運動初期重要作家、著名詩人和語言學家劉半農在北大任教時,第一個提出用“她”字指代第三人稱女性。
一百多年來,一代又一代的“她”,沖破藩籬,走向社會,走向世界,為民族復興和國家富強,敢為先鋒,貢獻力量。早在建國之初,“婦女能頂半邊天”的口號響徹全國,中國女性以無盡的底氣和勇氣,走上社會,奔赴新中國建設的第一線;改革開放后,越來越多的女性成為職業女性,廣泛參與到社會的各個領域,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;新的時代,中國女性勇立時代潮頭,繼續書寫著東方傳奇,在持續已兩年多的抗疫第一線,女性的醫護工作者在防護服里、在口罩后展現了別樣的美麗,在亞錦賽的賽場上,女足姑娘們似鏗鏘玫瑰盛開在冬日里,敢打敢拼不放棄的精神溫暖了全國人民的心。
“她”之情懷
5月30日,我在鹽城分會場參加江蘇省女企業家協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,省女企協新任會長朱愛華以“她”方向、“她”發展、“她”情懷為綱,進行了履新發言。她表示,堅持責任立會,彰顯“她”情懷,支持鼓勵廣大會員主動承擔社會責任,匯聚各方面巾幗力量全力服務高質量發展。
我感慨良多。回顧十多年的創業之初,拜訪寧夏的一位客戶,不遠千里換來的第一句就是拒絕,“我不和女同志打交道”,我說“我過來就是看看賣給你們的產品運行的怎么樣了”。當看著我在水泥廠轉了一圈,帶著滿身灰塵和一腦門子汗,他轉變了心意,“我們有套除塵器需要改造,你準備一下方案”,這促成了公司的第一個訂單。
2010年,一個研究生同學提議我做煤礦井下的除塵,但當時有個“習俗”,女性不能下井,但不下井,我就不知道現場工況和實際的需求,更不用談研發和設計。后來,在我的堅持下,我和工程師第一次下到煤礦,當時,感覺能聽見自己心跳的聲音,礦井環境非常差,很多曠工一臉黑,就能看見眼睛和開口說話的牙齒。但這堅定我們的信心,后來通過五年多的研發試用改進,礦用干式除塵設備才最終批量應用,填補了國內空白,為改善井下作業環境、保護曠工的身體健康作出了貢獻。
“她”之力量
我一直覺得,女性運動是滿含熱淚的,“她”爭取的不僅僅是權利,也是責任,是“請給我失敗一次的機會”,“她”不是通往安逸,而是指向奮斗。
和客戶交流時,讓我最感自豪和底氣的是艱苦奮斗、辛勤付出的員工們。在蘭豐,五十多個“她”奮斗在平凡的崗位上,奮斗在平凡的每一天。她們有人是銷售的佼佼者,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開拓疆土;她們有人是精益求精的創新者,讓現在的技術更優秀,讓公司的未來更長遠;她們有人是精打細算的會計,保障公司財務周全;她們有人是生產一線員工,用汗水和智慧,把手中的鋼板鑄成遠方的塔;她們有人是辛勤的保潔人員,日出而起、燈下不息,保持環境清潔衛生、窗明幾凈......
“她”的力量匯聚成團隊的力量,“她”們的力量促進企業的高質量發展,為綠色低碳發展、美麗中國建設持續貢獻力量。
總經理范蘭 參加省女企業家協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有感